一是在扶贫对象上把握精准要求。经常开展建档立卡“回头看”,聚焦“贫困户、低保户、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而生活困难的群众”三类群体,加强动态管理,坚持网上大数据核查与脚下进村入户调查相结合,杜绝“错评”“漏评”“错退”。
二是在项目安排上把握精准要求。坚持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,加快完善“村规划”“户办法”,加快推进交通、水利、文化、金融、科技、电商、乡村旅游、就业培训、环境改善、村企结对等精准扶贫行动,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,实施清单式管理。
三是在资金使用上把握精准要求。强化以脱贫攻坚效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式,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以奖代补、改补为借,做到资金安排与脱贫效果直接挂钩。
同时,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搭建扶贫领域资金监督系统,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精准。四是在措施到户上把握精准要求。坚持一户一本台账、一户一个脱贫计划,针对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,深化实施产业扶持脱贫、转移就业脱贫、教育资助脱贫、医疗救助脱贫、生态保护脱贫、保障兜底“六个一批”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,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。
五是在干部选派上把握精准要求。坚持“因岗定人、人岗相适”,分类选派“第一书记”、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,进一步加强考核管理,对工作不力的及时调整,对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的严肃问责。
六是在脱贫成效上把握精准要求。严格扶贫工作要求和贫困退出程序标准,强化评估、检查、验收程序和标准,实行逐户脱贫销号、逐级审核审查,加大督查考核和监督执纪问责力度,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“假脱贫”“被脱贫”“数字脱贫”。
主持人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中央和市委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。彭水在这方面有哪些思考谋划?
钱建超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我们党“三农”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。我们必须立足县情农情,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、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。
一是持续深化“三农”领域改革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大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力度,全面推进“三权”分置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稳妥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,多渠道支持农民创新创业,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。
二是着力推动农业“接二连三”。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,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促进特色效益农业与资源加工转化、民俗生态旅游、现代商贸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实现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有机统一。
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抢抓全市交通建设“三年会战”机遇,加快畅通出口通道、升级干线公路、建设“四好”农村路,打造通向未来的致富之路、小康之路、幸福之路;实施水利建设“三年提升计划”,在建好管好用好重点水利工程的同时,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覆盖工程,让所有农户吃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;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,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,满足群众用电、通讯、上网等方面需求;加快农村不安全住房改造,加大改厨改卫力度,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。
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。强化历史文化名镇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、传统村落保护,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建好用好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,积极培育文明乡风、优良家风、新乡贤文化,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。
五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坚持乡村治理向法治有序、德治有效、自治有利的发展方向,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,加快形成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实现政府服务、民众自决、社会自治有机统一,着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。